12月5日下午,上海崇明港沿地区,下班回家的梁女士看见自己9岁的儿子小孙正在家中打游戏,她询问他的作业进度也未得到回应疲惫的梁女士怒火攻心,上前将小孙手中的平板电脑夺走正玩在兴头上的小孙想要抢回平板,和母亲发生了一些肢体摩擦,无意之间被梁女士推倒在地。

见母亲气势汹汹地吼他,不高兴的小孙决定离家出走由于类似的矛盾并非第一次发生,之前小孙每次甩门出去后都会自己回来,梁女士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然而,眼看天黑,小孙始终没有返回家中的动静,不敢继续等待的梁女士找来了邻居帮忙,然而一伙人怎么也找不到小孙,无奈之下,梁女士只能报警求助。

民警了解情况后,迅速调阅了附近的公共视频,根据监控录像显示,小孙最后一次出现在21时10分,随后拐进了一个偏僻的竹林后失去了踪迹此时,梁女士提供了另一条线索:孩子之前总喜欢看他父亲去河边钓鱼但当天父亲正在外地出差,于是,民警电话联系了孙先生,根据孙先生提供的经常钓鱼地点,一个一个去寻找。

15分钟后,民警在附近的一处鱼塘遇到了几名钓鱼爱好者,经询问,确实有一个体貌特征相符的小男孩来看过他们钓鱼民警散开寻找后,发现在不远处的桥面下,小孙正躺在铺着破旧棉被、床单的地上看到民警后,小孙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他告诉民警,这些破旧棉被他以前就发现在那里了,这次刚好准备在外过夜用。

面对情绪低落的小男孩,民警一路耐心疏导,“不管遇到什么事要多和父母沟通,不能一赌气就离家出走,更不能小小年纪就在野外过夜……”小孙也最终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在派出所焦急等待的梁女士看到儿子安然无恙,流下泪水,她由衷地感谢民警帮助了他们。

孩子整天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为伴,沉迷电子游戏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强制管控容易伤害亲子关系,不管不顾又担心孩子游戏成瘾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的游戏行为?孩子沉迷游戏可能是在向家长发出呼救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儿童青少年重要的学习、社交、娱乐平台,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孩子们喜欢玩电子游戏并不奇怪,但为什么有些孩子玩游戏能达到痴迷的地步?网络游戏到底为何让人如此沉迷?“游戏好玩儿,能让我放松”“(玩游戏)赢的时候很快乐”“在游戏里能交到朋友”“同学们都玩(电子游戏),我不玩显得不合群”……孩子们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

“游戏成瘾反映的是真实的需求”在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瘾医学中心心理治疗师刘艳看来,一个人的生活中如果重复性发生某一类事件,从心理学的视角看,这样的事对其而言一定是有意义的——或是帮助其获得了什么,或是帮助其回避了什么,或是以上两种可能性的叠加。

“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时,他们爱的往往并不是游戏本身,而是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但在游戏里获得的感受:被关爱的感受、自由的感受、愉快的感受、有力量的感受等”刘艳说,孩子们还能在游戏中维护一些虚拟的关系,营造一些虚拟的感情甚至极致的爱,“但是游戏创造不了实际的价值,也没有办法提供真正的生存需要和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游戏成瘾的背后往往潜藏着各种问题”杨可冰说,除外遗传因素的影响(例如有的人天生更容易产生成瘾行为),孩子沉迷游戏的背后,或多或少都存在家庭关系不和谐问题有的家庭关系紧张,父母频频爆发争吵,孩子无所适从,产生无助感;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或过于繁忙,孩子缺乏陪伴,会产生孤独感;有的父母比较强势,家庭氛围压抑,孩子想逃离家庭的高压……这些都更容易让孩子沉迷游戏。

专家介绍,对游戏障碍儿童进行的相关社会研究发现,与健康儿童相比,游戏成瘾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明显较差,而这一情况的形成往往与家长过度宠爱、没能对孩子相关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有关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在学业或人际关系上受到挫折,又难以从学校、家长或其他方面获得尊严感和荣誉感,也容易陷入游戏成瘾问题。

“换个角度看,孩子沉迷游戏,其实可能是在向家长们发出呼救——‘请给我有温度的爱’”刘艳表示,当人的本能需求没办法被满足时,作为一种自救性行为,可能就会去网络世界里寻求刺激,“这不是病理现象,而是一种代偿行为和方式。

”但是,随着在网络世界中所处的时间越来越久,孩子会越来越漠视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连接,最后会逐渐用一种解离的方式来处理外在世界这时,外在世界对孩子而言像是梦一样,网络世界才像是真正的生活良好亲子关系是游戏成瘾的最佳“解药”

“游戏成瘾的治疗较为复杂”杨可冰介绍,对于成瘾的戒除,治疗以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为主,包括行为替代、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如若涉及抑郁症等共病,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游戏障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戒除网瘾。

”刘艳表示,对大多数游戏障碍患者而言,沉迷游戏只是外在行为和结果,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其现实关系出了问题,孩子们没有被真正看见和尊重,或是其正常需求没有被满足,或是其没能很好地应对现实的压力和困难因此,游戏障碍患者需要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找出真正导致其产生沉迷游戏行为的心理层面原因,通过系统干预帮助孩子重新与现实连接起来。

此外,儿童青少年的游戏障碍还常伴有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这些情况需要配合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游戏障碍的根本目的是戒断网瘾,从而健康地使用网络,而非拒之千里”杨可冰说,如今家庭独生子女情况较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排解孤独感的情况难以避免。

孩子如果正常完成学业任务,可以适当玩游戏过度禁止娱乐,反而可能使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导致游戏成瘾风险增大家长自身不应将网络视作洪水猛兽,而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积极预防游戏成瘾杨可冰介绍,目前临床关于游戏成瘾的防治可以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3个阶段。

“一级预防”主要包括对于疾病本身的认知、宣教;“二级预防”主要是通过在学校、家庭等社会场景采取部分措施,阻止疾病发生;“三级预防”则是对已经确诊游戏障碍的儿童进行干预,促使其获得较好转归专家表示,如果孩子的兴趣来源或刺激点主要来源于游戏这种容易即时满足的方式,极易丧失延迟满足能力。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从幼时开始,培养控制冲动、延迟满足的能力,并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努力获取某些满足6岁前的孩子尽量多参与和人互动的亲子活动,比如和父母一起看书或与同龄小朋友玩耍,一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建议控制在半小时至1小时以内;初中以上的孩子,一天使用电子产品的累计时间建议控制在2小时以内。

此外,为预防孩子游戏成瘾,家长应努力倾听孩子的需求,寻找与孩子的共同话题,增加与孩子的深入交流,跟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提升其现实中的成就感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培养健康多元的兴趣爱好,如下棋、打球等,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多结交朋友、多进行面对面社交。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首先要做到,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切忌简单粗暴如果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影响到日常生活及学习,建议家长寻求专业的帮助“游戏成瘾受孩子的成长经历和环境影响极大,良好亲子关系是游戏成瘾的最佳‘解药’。

”杨可冰呼吁,暑期家长应尽量抽出时间,在现实世界里多陪伴孩子,才能从根本上预防游戏成瘾综合:新民晚报、中国妇女报来源: 政法频道

  • 评论列表 (0)

留言评论